为深化共青团文化育人实践,搭建校地协同育人桥梁,推动地方非遗资源与高校艺术教育深度融合,引导青年学生在传统文化传承中厚植家国情怀、锤炼创新本领,近日,应用设计学院团总支联合济南市历下区文化和旅游局,精心策划“非遗进校园” 系列主题团日活动,以“传承人授课+实践创作”的形式,为青年学生打开非遗文化之门,激发其传承创新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一、非遗宣讲润心,引领青年读懂文化根脉
活动伊始,非遗传承人周秉生老师为学生们展开生动讲解:泥塑兔子王源自中秋拜月习俗,承载着“玉兔助任汉取药济世”的民间故事,不仅蕴含着仁爱奉献的精神,更融合了泉水文化、中医药文化与民俗信仰,是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同时,周老师还详细演示了其制作工艺,以黄河胶泥为原料,历经揉捏塑形、自然晾晒、精细彩绘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最终呈现出“捣药机关可动、色彩喜庆热烈、面部借鉴京剧脸谱”的三大艺术特色,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传统技艺的匠心魅力。

二、实践创作赋能,搭建青年创新实践平台
实践环节中,学生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绘画功底,成为非遗创新的“主力军”。在保留泥塑兔子王传统纹样与配色精髓的基础上,大胆融入现代设计理念与青春元素,用画笔赋予传统非遗新的生命力。创作过程中,大家围绕造型创新、色彩表达、文化寓意等问题与周秉生老师频繁互动,各类新颖创意不断涌现,真正实现了“传统技艺+现代审美”的深度碰撞,也展现了学生们在传统文化转化创新上的专业能力与独特视角。

三、使命凝聚铸魂,筑牢青年文化传承担当
制作完成后,学生们纷纷畅谈感悟。“以前觉得非遗离我们很远,今天亲手创作后才明白,传承不是复制,而是用青年的方式让它‘活’起来。”“作为艺术专业学生,我们有责任把专业所长与文化传承结合,让兔子王这样的非遗走进更多年轻人的生活。”真挚的分享中,学生们的文化自信与传承担当愈发坚定。

此次泥塑兔子王非遗课堂活动,是学院深化“校文旅”协同育人、推进共青团文化育人的生动实践。通过引入非遗项目、邀请传承人授课等方式,让学生近距离触摸非遗、感知传统文化魅力,使其在实践中理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深刻意义。今后,学院团总支将持续以“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为抓手,依托专业优势搭建更多文化传承平台,让青年学生成为非遗活态传承的 “生力军”,以青春力量守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