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山东工艺美术学院45周年华诞,2018年12月12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第二届基础教学改革研讨会暨教学成果展”在千佛山校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系山东工艺美术学院45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之一,由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主办,应用设计学院承办,并特邀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江南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专家学者与会研讨。同时研讨会吸引了山东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财经大学以及省外院校设计学科学术带头人、专业教师以及学生前来参与会议并观展。研讨会聚焦基础教学改革,分参观与主题发言两个环节进行,分别就基础教学现状与基础课程教学的系统整合与改革探索展开了充分的交流与研讨。
研讨会专家首先参观的是孙长林博物馆。专家学者们就博物馆藏品蕴含的文化艺术精神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在对孙长林先生的奉献精神和深厚的学识和专业素养表达出由衷的钦佩的同时,就传统民俗元素的现代创新设计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专家学者们指出,通过对民俗艺术品的构图、空间关系和呈现出的美感等方面进行分析,经过融合后,使其民俗理念充分融入现代
艺术生活中,实现传承与发展的和谐结合。接着专家们参观了应用设计学院、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和工业设计学院的基础课教学成果展,专家们对成果展中关于基础教学色彩写生与设计色彩表达、传统造物造型考察与素描写生、构图与造型练习、创意素描等模块的教学成果作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同时结合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过渡及创新改革等问题进行了坦诚交流,并对学院探索基础教学改革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研讨会主题发言环节,首先由董占军院长致辞。董院长对各位专家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就应用设计学院基于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提出基础课教程改革,将中华传统造物造型理念融入基础教学,并致力于围绕目标形成基本教学的教学理念,并主张从传统二维图案中吸取经验,提炼中国传统造型造物元素进行传承和创新。董院长指出,本届研讨会为第二届,
希望能藉此将基础教学改革研讨和成果展常态化,鼓励不同专业间形成碰撞和交流,通过重新定义教学活动和教学案例促进基础课教学的改革发展。
随后,周至禹教授作为首讲嘉宾,做了以《信息与科技时代的艺术设计基础教学思考》为主题的演讲。周教授表示,艺术设计基础教学要对科技发展和教育发展进行反复思考,应着重强调教育在跨学科跨领域间的对话,在实践中反思并对艺术基础教育重新做出定义。他指出大数据将影响设计方式,而设计的根本是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科技的进步应该让人类更像人类。周教授着重强调了关注时代科技的发展动向并掌握其趋势的重要性。
李道国副教授以《社会转型下当代基础教育的探索》为主题进行了交流。李教授分享了江南大学的部分优秀教学案例,提倡在社会转型下积极探索教育改革。指出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在关于视觉感知设计的学习上,李教授特别强调要用心灵去捕捉视觉景象、用已有感知和天赋去造化深入。并提出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有知识再生产的能力,强化培育对事物的判断和辨别能力,为整合社会资源提供思想力,通过设计教会人们如何思考、构建人生未来。
石增泉教授进行了主题为《翻来覆去》的演讲。石教授以借船出海为例,讲述了将国外基础教育方式引进国内,提倡让同学们以小组学习的方式,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通过对比体现出基础教学的重要性。接着石教授讲解了对于基础教学的认知、目标与方法的新问题,指出要将传统基因与当代思想相结合。针对 “如何在发展过快的世界应对基础问题”的话题,石教授表示: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剥夺学生发展问题和追问的权利,并对所带来的中央美术学院学生作品进行了欣赏与解读。石教授强调:教师是引导者,学生个体对于艺术诉求的权利是十分重要的。
叶苹教授在《从能力培养看设计基础教育》的主题演讲时表示:在设计基础教育中,要全力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形式审美感受能力和设计文化多元整合能力,其关键环节是加强设计思维的训练。他指出,设计基础是多种专业的融汇,也是多种学科的组合,在新时代、新科技的冲击下,大时代设计本身也在重新定义。叶教授认为:设计教育的学术理念是开放式的,宽口径的,其教学特点是多元、多维的,并强调设计的用途旨在开发学习者的思维能力。
顾群业教授做了关于《新目标需要新观念——关于基础教学改革的探讨》的感悟发言,讲述了同学们在应用艺术方面拥有不羁性格,在这种背景下教学应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顾教授强调,和而不同,但应和专业相结合,找出其独有的特色,帮助学生建立起专业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他提出,基础课也是专业课,对于新观念的实践和探索可借鉴国内外相关课程的教学经验,立足于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体系,并以此而提出了课程的体系化建设。
李中扬教授发言的主题为《基础拓展:维度与转换》。李教授提出:作为一个专业老师对基础教育的看法和认知首先是在教学维度的思维和转换上的区分。其中一维包括文本,二维包括拓展、编排、文字,三维表示空间,四维则是背景。多媒体处理等体现信息时代的设计,需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关于对拓展体现基础的认识,李教授以书法字形变化的方式进行了详解;针对造型与创意的研究,则通过列举充满创意与想象力的美国可口可乐瓶、俄罗斯伏特加瓶造型、天猫形象创意以及苹果标志的造型等进行了讲解。关于对桥墩—链—能量聚集模块这部分,他指出应从很多不同板块组成的知识点,包括视觉、空间、展示、导向的综合运用等方面,致力于将资源最大化,确保对基础的重新认识。李教授将设计教学分为实验、实践、实战等节点,并将其融入到基础设计教育里面去。同时强调想要学好实验设计、文化设计、跨界设计、商业设计和综合设计,与基础设计是分不开的。
张焱教授关于《学分制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基础课程群建设思考》的发言,提到了关于学分制改革与教育改革在内容上的不同;通过分析学分制、班建制和导师制的区别,强调教师是推动教改的背景。并就我院工业设计学院中产品设计的实践方向、教学区位优势以及如何利用其伴随的资源优势等问题进行了阐述,提出想要学好设计美术学就应提高对抽象审美的感知评判能力。张教授认为,未来专业方向将趋向于一致,需要通过扎实的造型基础来衔接专业间的综合素养。
接着王雪青教授列举讲述了《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当代设计基础教育思考与探索》。通过对法国的入学考试的考察与研究,较为详尽地介绍了法国入学考试的优势,提出学习其考试的技巧性、思维培养性和极强的创造力的建议,并表示造型基础能力体现在对不同材料的观察方式和对不同工具的了解应用上。王教授介绍,在法国的美术课堂上,只要在统一大纲的指导下,教师可以根据学校、老师、学生的特点自己设计教学内容,而学生也可以在教室里随意走动,整个课堂氛围和谐自由;法国学校注重学生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学到以及领悟到了什么,注重的是整个创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受和体会到的艺术美,使学生真正能够从心理上释放他们全部的想象和情感。
最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应用设计学院院长侯立平以《坚守、交融、创新——以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为培养目标的基础教学探索》为题进行了演讲。侯院长首先向莅会专家学者汇报了学院基础教学改革以来,学生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和培养
实施情况。针对教育价值观问题,侯院长指出:成人和成才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而最理想的教育,则是既成人又成才。对此,侯院长强调:学生的实践及动手能力,对造型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应用坚守、交融、创新三种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具体为在坚守传统素描课程中解决各种问题,以造型能力作为重中之重,强调对于形体的塑造、设计思路、构图、色彩、视角和对比关系的重要性,虚实结合深入对设计对象的研究;交融即交叉与融合,其中包括设计学科的特性、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目的与手段的交融、个性与共性、认知与实践等,基础教学改革也应该有交融内容,也应该在课程内容和授课方法中体现;创新,必须将创新作为一种习惯、一种人格来培养。在阐述“创新”时,侯院长同时从多角度讲解了学生作品,同时从色彩、 素描、构图、创意随笔、创意素描、写作等内容方面,向专家学者介绍了大一学生的基础课程阶段性的练习。此外,还就综合素养和能力,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以及人文素养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本次教学改革研讨会在科学、严谨、坦诚的氛围中,专家学者们就进一步推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方式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同时专家学者们对应用设计学院“设计之为”系列学术活动的开展与可持续性,以及其所展现出的积极作用,表示了充分的肯定。藉此,我们对各位专家学者的莅临与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并期望基础课教学改革探讨活动能常态化地持续开展下去,以此为推动新时期高校教育改革的创新发展的新动能之一。